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坐视不管,以及坐视不管和袖手旁观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司马懿叛变后,曹孟德的那些老部下怎么都坐视不管?
- 2、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 3、司马懿发动兵变时,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
- 4、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
- 5、坐视不管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叛变后,曹孟德的那些老部下怎么都坐视不管?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到高平陵扫墓之际,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等曹氏亲信。但是俗话说''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如此激烈的动作作为曹操麾下的老将谋士们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们又为什么没有阻止司马懿大肆残杀曹氏后人呢?在小编看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就不难理解。
第一个方面,看曹爽自身的性格特点。世人皆知曹操一代奸雄,而顶着曹操后人的曹爽品行又会如何呢?据《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所言:
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及晏等进用,咸共推戴,说爽以权重不宜委之于人。''又说''羲深以为大忧,数谏止之。又著书三篇,陈骄淫盈溢之致祸败,辞旨甚切,不敢斥爽,托戒诸弟以示爽。爽知其为己发也,甚不悦,羲或时以谏喻。
这几处对曹爽的描写足可以看出曹爽是个专断、愚昧、好色之人。半点没有继承曹操的雄才大略,心中装的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诚如正史所说,曹爽心胸过于狭隘。在曹明帝曹芳托孤以后,便忍耐不住,将司马懿明升暗贬,夺取了司马懿的权力。这一举动不仅激怒了司马懿,还得罪了满朝堂的曹氏子孙。因为司马懿不仅仅是站在曹爽对立面的敌人,更是曹魏政权的一代元老。曹爽这招使司马懿短暂失去了与其争斗的能力,殊不知也使众多的老臣寒心。
第二个方面,看司马懿的性格特征。上文提到曹爽德行不好,但实际上这也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三国志》中虽然没有太多关于司马懿的描述,但在《三国演义.毛宗岗批评本》第八十五回和第九十五回中,司马懿的多疑本性已经暴露无遗了。
司马懿在幼时非常的聪明好学,长大后也是因为才智而被曹操威逼利诱着到曹营为曹操卖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司马懿的能力也的确不俗。在长期为曹魏服务的同时,也再不知不觉中拉拢了一大批老臣的心。最起码有些老臣同司马懿是上过战场的交情,面对血气方刚还无甚良德的曹爽,自然会选择与自己交好的司马懿。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许多曹操的老部下或许并未觉得这是司马懿在夺权篡,反而会有一种是曹爽欺人太甚,司马懿只不过是再自保的感觉。又或许说这些老部下们的坐视不管只是为了观察曹爽与司马懿二人谁能够在这场权力的争夺战中胜利,以免自己站错队伍,招来杀身之祸。
第三个方面,看''高平陵之变''所处的时间节点。先看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历史大背景,此时是公元249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早已经不复存在。蜀国后主刘禅不值一提,吴国此时与曹魏形成对峙局面。而对于曹魏政权来说,最不利的因素就是缺乏如曹操一般的时势英雄的引导,曹魏虽不说是一盘散沙,但至少在与东吴的对峙中这是一个劣势。
经过时间的筛选,曹魏早已经不是那个曹操带领下的实力强大的曹魏了。自身的实力不断的削弱,在朝堂之上又因为曹爽的狭隘性格,众多大臣无法或者不敢提出自己的忠言,又如何期待曹魏可以更上一层楼呢?
在这段时间内,曹魏君臣离心,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到的:''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曹爽的无理举动使得众多大臣寒心,不愿再为曹公守天下。此时出现的司马懿或许正是大臣们期待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曹操老部下的坐视不管就体现出了他们最鲜明的态度。
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形象与曹爽在历史上的形象并不是完全的准确无误的。历史的记载与阐述会不可避免的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所影响。因此当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之时,曹操的老部下坐视不管也能也可能只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
毕竟一方面是愚昧不堪雕琢的曹氏子弟,一方面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和他几位优秀的继承者。作为老狐狸们的曹魏大臣恐怕心里早就有了选择,但是又不想背负叛国欺君的罪名。因此,对他们来说,坐视不管,顺其自然才是对待这件事情的正确态度。
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司马懿堪比日本战国时期的德川家康,其最大的能力就是“忍”。司马懿历经三朝而权力日渐登天,曹氏家族的继承者却对他无可奈何,这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能力突出,尤其是与曹魏政权的首要敌人刘备作战时,司马懿的存在是防止诸葛亮北上伐魏的有力屏障。尽管在历史演义中,司马懿数次被诸葛亮打的屁滚尿流,但从客观评价来说,司马懿的坚守不出,的确是与蜀汉作战的上策之选。在这样的机会之下,司马懿家族不仅没有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清洗,反而越坐越稳,直至最后发动政变推翻了曹魏政权,取而代之。
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趁着曹爽曹芳二人扫墓的功夫,就带了三千甲兵,冲入京都,控制了曹魏政权的军政大权。但此时,曹魏政权并没有易姓司马,这次政变的结果和影响只是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并没有完全控制曹魏的政权。只是在这次政变之后,原先如日中天的曹魏宗族势力一落千丈,而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开始登上国家政治的舞台。所以说这次政变的实质其实是士族势力反抗宗族势力的一次成功政变。那么,难道当时的天下就只是士族掌权了吗?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为何不出面制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前面就说了,此次政变的实质是士族想要获取政治发言权未果,转而进行的一次夺权行动。也就是说,政变的首要敌人是阻止他们获取政治权利的宗族,而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则不见得都是宗族。即便是宗族,也在曹操死后,历经曹丕曹睿二朝之后,权力大不如前。所以,实际上,司马懿的政变是为他们扫除障碍,那他们为何还会傻到出面制止呢?到了曹睿当皇帝,曹爽掌权后,更是压制这些老部下,很多人早就对曹爽的行为心生怨言了。所以说,不受重用,权力被分割是这些人不出面制止的根本原因。
其次,士族势力的崛起,不是一两个曹操老部下可以阻止的。三国后期,以往的门阀政治已经行将就木,经历百年战争洗礼之后,以往处在社会底层的士族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有了参与政治的欲望和诉求。但是他们的这种合理诉求,却屡次遭到曹魏宗族的打压。曹操在位时,曹操有着英明的任人政策,不像继任者那样任人唯亲,所以士族不会起来反抗。但是曹操死后,士族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必然积怨已久,就算没有司马懿也会有王马懿,李马懿等出来。这是一种历史必然的选择。
司马懿发动兵变时,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
谈及三国,很多人都感到有遗憾,曹孟德一世英名,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最后却被司马懿鸠占鹊巢,夺取了胜利果实。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之际,发动兵变并控制京都。自此之后,曹魏大权落入到司马氏手中,并最终由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在司马懿发动兵变的时候,不仅曹魏宗室缺乏较强的反抗力量,曹操的老部下似乎没有了声音。那么,问题来了,跟随曹操多年的老部下,在司马懿叛乱时为何还坐视不管呢?
一
首先,对于曹操的老部下,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方面是夏侯氏和曹氏的宗室,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士族和平民子弟。在司马懿发动并便是,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不是坐视不理,而是很多都已经去世了。具体来说,司马懿是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彼时,司马懿已经70岁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70岁可谓高寿了。对于司马懿的老对手诸葛亮,53岁的时候就病逝五丈原了。至于法正、周瑜等人,甚至在4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就病逝了。
二
在司马懿发动兵变的公元249年,曹仁(公元223年)、曹真(公元231)、曹休(公元228年)、夏侯惇(公元220年)、夏侯渊(公元219)等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宗室将领,几乎都已经去世了。另一方面,至于张辽(公元222年)、张郃(公元231年)、徐晃(公元227年)、乐进(公元218年)、于禁(公元221年)、程昱(公元220年)、郭嘉(公元207年)、荀攸(公元214年)等。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曹操的大部分老部下,早在高平陵事变之前就去世了。毕竟,不是各个都能像司马懿一样活到70多岁的。
三
当然,对于曹操的老部下,也有活到司马懿兵变时的,比如蒋济。蒋济(188年—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三国后期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蒋济曾经是曹操丞相府的主簿,可谓曹操的老部下。但是,在司马懿兵变的时候,蒋济亦跟随司马懿驻屯洛水浮桥。并且,蒋济又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对于蒋济等曹操的老部下,以及当时朝廷的不少大臣,选择了中立甚至站到了司马懿这边。
四
最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跟曹爽的行为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史料记载,在被魏明帝曹叡任命为辅政大臣后,曹爽的野心越来越大,为了独揽朝政,曹爽排挤司马懿,独霸朝廷,并且扩大自己的党羽,联合何晏、夏侯林等,排除异己。而这,导致不少曹操、曹丕等历代魏国皇帝的手下非常不满,不仅同情被排挤打压的司马懿,甚至在司马懿获得太后支持后,这些大臣也支持司马懿对曹爽势力进行清算。不过,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等司马氏在掌握曹魏大权后,也开始排斥异己、扩大自己的势力。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淮南三叛”等反抗的声音,但都被司马懿、司马师等人扑灭,最终由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并结束了三国时代。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已经是公元249年了,离曹操去世已经过去29年了,曹操当年的老部下能活到249年的屈指可数,像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许褚等等全部早就去世了,活着的除了司马懿本人之外,就只有蒋济了。
而这个蒋济却在高平陵政变中站到了司马懿一边而反对曹爽,蒋济代表了曹操时代的功臣,同时也是四朝元老,像蒋济这样的曹操老部下为什么要反曹爽而拥护司马懿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曹魏建立时间太短,还没有深入人心。
曹操
两汉四百年江山到了末期,照样是人心涣散,根本原因就是朝廷腐败,无力控制局势,一个强大的朝廷是不敢有人反对的,曹魏政权从曹丕220年建立为始,到公元249年时,只存在了29年,这29年算是曹魏政权最辉煌的29年,但29年对于一个朝代来说还是太短了。
曹魏政权还没有形成自己朝代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也没有成功培养自己朝代的效忠性,况且在当时三国并存的时期,这是整个中国历史第一次出现不是大一统的朝代,这多少对当时的华夏思想形成冲击,原本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传统理念在三国时期变得不再可信,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一下子有三个王,效忠谁才是正确的呢?
所以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为了自身安危,大多数曹魏政权的官员选择中立,静待事态的发展,这是自古以来华夏人的明哲保身之法。
曹丕
第二个原因就是政治利益。
蒋济在249年官居太尉,虽然身为三公之一,实际上蒋济没有任何政治权力,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尉,朝廷之上的所有重要政治利益基本上都被曹爽一党控制在手上,不仅仅司马懿受到曹爽的排挤,所有不愿意与曹爽合流的人,都受到了曹爽的排挤。
蒋济与司马懿一样是曹魏的四朝元老,原本位高权重,现在名不见经传的曹爽仅仅靠出身而独揽大权,别说司马懿看不惯,恐怕朝廷中看不惯曹爽行为的曹魏老臣大有人在,虽然这批人不是曹操时代的人,但也算是曹魏的朝廷重臣,原本有政治利益,现在没了,不反才怪,所以蒋济要反。
曹睿
第三个原因就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欺骗性。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司马懿是初与一批朝廷中受到曹爽排挤的人联合发动政变的目的是:赶曹爽下台,然后共享权力,从蒋济的行为就能看出,但是司马懿在政变成功后却改变了当初的诺言,而是选择把曹爽一党全部诛杀,一下子就杀了五千多人。
司马懿举起屠刀的行为就是把政治斗争残酷化了,也杜绝了曹爽一党翻盘的可能,从而决定了曹魏政权的权力所属,对于绝对的权力没有人是不喜欢的,司马懿违背了与他人共享权力的诺言,而是把整个曹魏政权的权力据为己有。
但在政变前,司马懿凭借他四朝元老的名声和平时慈眉善目的表面获得了大量受曹爽排挤的朝中重臣的支持,甚至还包括太后的支持,可见曹爽在位时是多么不得人心,与其说司马懿得人心,不如说曹爽为了揽权做得太过分了,正是如此,曹爽得罪的人,就是司马懿的盟友,都被司马懿拉拢,无论是蒋济这样的四朝元老,还是像陈泰这样的功臣名门之后,都是支持司马懿的。
司马懿
第四个原因就是士族崛起。
曹丕在位时,解决了政权合法性问题和曹氏皇族与士族共天下的政治结构,曹睿在位时,解决了曹魏政权的外部威胁,而到曹芳在位时,主少国疑,皇帝年幼,权力只能被控制在权臣手中,权力不可避免要集中,原本是皇族与士族共天下,结果到了曹爽手中,就变成了皇族当权。
皇族以曹爽为代表,士族与司马懿、蒋济、陈泰为代表,高平陵政变其实就是曹魏皇族与士族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斗争,士族从东汉末年开始,就已经在崛起,魏、蜀、吴三个政权能够建立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部分士族的支持。
高平陵政变时曹魏的皇帝已经到了第四代人,曹操是第一代,曹丕是第二代,曹睿第三代,曹芳是第四代,但是随曹操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活到高平陵政变时大多数都是第二代,因此曹魏朝廷形成了一种第二代功臣在第四代皇帝之下为官的情景。
曹爽
士族在朝廷为官,却受了皇族的打压,士族当然不甘心了,况且这个时候的士族力量已经相当强大了,甚至可以左右朝廷的决策,曹爽想把他们赶出权力中心,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再说了士族掌控了当时的大部分权力,比如用人权、推荐权、舆论、经济、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
士族当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肯定会进行斗争而夺回属于他们的权力,如果曹爽知道分享权力,倒也相安无事,但曹爽对待士族的唯一办法就是排挤,这样就惹恼了司马懿、蒋济等士族代表,所以就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夺取权力,这与他们是不是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关系不大。就算是,他们也一样会毫不客气地夺取权力。
同时士族又是以地域来划分政治集团的,司马懿所属的是河内司马氏,而当时以陈泰为代表的颍川士族也放弃曹魏而倒向了河内司马氏,究其原因,当然是两大集团幕后达到了政治协议,看看后来颍川士族在司马氏掌权时代所享受的待遇也能看出问题所在了。
高平陵政变
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以进入曹操太庙陪祀的26位功臣为主要人物,这些人包括: 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司马懿、郭嘉、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
这些人中除了司马懿和陈群之子陈泰之外,其他人不是没有活到249年,就是子孙后代也没有站出来为曹魏政权效忠,而都是坐视不管,这当中的原因当然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不是没权力,就是没兵权。
坐视不管是什么意思
形容一个人对一件与自己有一定关联的某事某物不管不顾,袖手旁观,任由别人去处理。
关于坐视不管和坐视不管和袖手旁观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