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以及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放射复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我的世界使用皮肤视频手机版0.95
很奇怪的要求给你找一个
上海自来水水质调查:酸性水 气难闻
来源:上海星期三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质问题关系着家家户户的民生健康,是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上海的水质问题多次引起各界关注,也曾遭到尖锐的质疑。上海水质的真相究竟如何?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是小心还是矫情
上周,张先生回到家中,惊诧地发现室内“水漫金山”,客厅内,价格不菲的实木地板泡在水中。罪魁祸首,竟然是家中那台电热水器,具体原因是内胆破裂漏水了!
情急之下,张先生联系厂家,要求立即维修。问及热水器的使用寿命,维修人员拍胸脯说:“我们热水器的内胆是全世界最好的,一般的使用寿命是50年以上!”
“可我连5年都没用足啊。”
“主要是水质问题造成的(损害),上海的水是酸(性)的”。
维修人员的说法让张先生更为不安。如果这水能把热水器的内胆蚀坏,那人的“内胆”不早就“千疮百孔”了?上海的水质果真那么糟糕?
网友Haidy也有相同的疑惑。最近,她身上发出许多小疙瘩,而且每次用热水器洗澡后,症状就会加剧。“分析下来,应该是水有问题了。”依据是,以前她在电视报道中看到过,如果使用的水质不好,身体就会出现奇怪的肿痛和不适,“只是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而已。”
Haidy很困惑,却束手无策:究竟是水质本身的问题,还是水管出了问题?一天不搞清楚,心里一天不踏实。
Haidy的经历得到众多网友的共鸣。
“恋恋我心”在博客中写道:“去了好些地方,觉得上海的水是比较差的。特别是冬天,那水就和豆浆似的,里面全是白色的沉淀物。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煮开,那味道还真难以下咽。原来没有装净水器,那煮开的水,我一定要加茶叶或咖啡之类的,这样才能去除水的原味。”
让新上海人“帆帆”郁闷的是,“原本细嫩的皮肤被搞得一塌糊涂,长痘痘,还粗糙了很多。因为水质很糟糕,漂白粉味儿极浓,来了一个多月,就没怎么喝过开水,一直喝矿泉水,终于受不了了,心想,冲点果珍应该没什么味儿了,结果--徒劳!还是漂白粉味儿果珍。既然水里漂白粉这么多,怎么没把我的脸漂白了呢?”新上海人Martin还准备了物证,“我把使用两周的净水器滤心拆下来一看,原本雪白色变成了锈黄色。”
某物业经理,也曾因为别墅花园水管放出的水发黄,被外籍租户堵在厨房里谈了两个多小时。“她和阿姨(保姆)用白瓷碗装自来水和农夫山泉作对比,给我看了一次又一次。我解释,上海水质基本就是这样,但她坚决不接受。我俩的英语对白从斟字酌句到拔高分贝,后来彼此几乎都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了……”这以后,租户洗头,必要保姆站在身旁,高高举着一桶农夫山泉,缓缓地浇下去。
喝水、用水这等小事,竟也成了不少人的精心“策划”:有人“在公司喝个饱,回家喝纯净水”;有人每次洗脸、祛痘,只用依云矿泉水;还有的质问,“花2000元/月租的1980年代老公房,水龙头一开,流出来的就是黄色的锈水。舆论在干什么呢?”……他们究竟是小心还是矫情?在没弄清水质真相前,谁又敢妄下定论?
自来水厂流出的是“矿泉水”
5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闸北水厂。
谈到目前的自来水水质,闸北水厂运行车间主任潘卫文工程师用一句话打消记者心头的疑虑:“现在,我们出厂水的平均浊度在0.065NTU,差不多和矿泉水一样。”
潘卫文告诉记者,原水被引入水厂后,一般要经过四大常规步骤的处理:首先是投加氯、加矾等药剂,经过充分的混合反应,使原水中大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絮凝;然后,引入沉淀池内,依靠颗粒的重力作用进行泥水分离,再经过滤池过滤,去除沉淀后水中的剩余浊度,使水进一步变清;最后,在滤后水中投加氯和氨进行消毒,进一步达到杀灭水中细菌的目的,确保出厂水的质量。
出厂水在处理过程中要经过20多次自动化设备的测试,基本上,每个小时检查一次,内容包括浊度、色度、余氯等。当天,在水厂实验室检测出来的出厂水浊度在0.08NTU,余氯含量在0.3mg/L,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在闸北水厂的水质监测室内,数台自动化测试设备监控着厂里所有原水池、沉淀池、过滤池内的动态水质,测得数据在屏幕上实时滚动。记者看到,监控过滤池的6台测试表上显示的实时水浊度数据始终在0.04NTU-0.95NTU之间跳动;旁边两台测试仪上显示的原水浊度和仅经过沉淀后的浊度则分别在30NTU和3NTU上下跳动。也就是说,出厂水的浊度不及原水的1/4。
据了解,目前上海各大水厂的出厂水浊度都在0.10NTU左右,远远优于≤1NTU的国家标准。
水管水箱污染水质
按记者在水厂的见闻判断,上海自来水应该是没问题的。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
在水厂实验室,记者拿出当天早晨从上海3个不同区域的居民家中灌装的自来水,要求接受浊度测试。结果令人意外:这3瓶分别取自瑞金路淮海路附近、仙霞路林泉路附近、金沙江路丰庄路附近的自来水,其浊度分别为1.51NTU、0.41NTU和0.145NTU。
为什么出厂时相差不大的水质,一旦到了居民家中,仅水浊度一项就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
“水厂出的水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之所以到各用户家中后情况不同,多半是水从水厂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受到了污染。”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仇雁翎认为,供水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肯定是存在的。
“上海自来水历史悠久,不排除有些管道有渗漏的情况,污物可能会渗透到管道当中,包括一些老旧管道自身的老化,也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物体。”据悉,目前上海埋藏在地下的自来水管网总长约有8000多公里,南市水厂附近还有清朝时敷设的水管,复兴中路、杨树浦路等地下铺的则是法、英租界时期遗留下的旧管,其中,使用至今超过半个多世纪的旧管超过200公里。
尽管,上海近年来更新旧管不下500公里左右,但相比旧管的总数,还远远不够。住在瑞金路淮海路附近、记者取样水的提供人之一齐先生就告诉记者,他居住的老洋房建于1920年代,近十余年来,从未见过水管更换,这自来水究竟是经过什么年代的水管才流入他家的龙头,更是不得而知。“所以,(我家的水)浊度超过1NTU就不奇怪。”他无奈地说。
除水管陈旧以外,水箱污染也不能小觑。
“很多居民饮用的水,是屋顶水箱里积攒的,水箱常年不清洗,就会滋生微生物,污染物也会随之积攒下来。”潘卫文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管理得较好的水箱,一年也就清洗两次,更别说管理不善的小区了。即便做到清洗两次,也是远远不够的:“就拿你一直用来喝白开水的茶杯举例,如果一年中只洗两次,会是怎样一副龌龊相。事实上,水箱比茶杯龌龊多了。”
医学专家:喝水不致癌
上海的水质究竟会否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上海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蔡东联教授认为,水污染可能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肠胃,肝胆疾病,但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厂四大步骤处理后,从饮用的角度来讲,已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了。就算经过水管和水箱的二次污染,由于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氯,依然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另外,烧开水本身也能起到杀菌作用。”
一句话,按照正常过程获得的民用水,对身体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上海预防医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善来也表示,目前,上海的自来水是安全的,“就算有些因为水管老化而含铁锈,水经过沉淀后煮沸饮用,也没有那么危险。”在上海高发的疾病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别在男女性中占第一。这两种疾病与饮用水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说上海的水有问题的话,最高发的应该是膀胱癌,但这么多年来,上海膀胱癌的发病率并没有增加。”
至于网友提出的皮肤过敏等问题,傅善来认为,过敏的原因很多,遗传的、环境污染,灰尘、油烟等,都会构成皮肤过敏的致病源,与每个人不同性质的肤质也有关联。“如果用自来水就能导致皮肤过敏,那这水的污染已经很严重了,基本属于有毒的水,根本不能吃,而事实上,大多数人现在都没有问题。”
水务专家:上海水质未能达标
左右水质好坏,是经久不换的水管,累月不洗的水箱?采访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技术专家却提出相左看法。
“上海的水质从全国范围来讲,确实不算好!我们的原水来自长江下游和黄浦江,能取到二三类的水已经很不错了。”“自来水厂通过努力,把浊度降低了,这是事实。从浊度来讲,上海在国内也是处于领先水平的。但,这只是直观的、表面的指标,更重要的,是其它看不到的指标。”这位专家透露,由于水源和工艺上的限制,目前上海自来水的处理工艺是有限的,大部分融解性的有机化合物处理不掉。
“上海的自来水在一些国家标准上根本不能达标,比如耗氧量指标,有机化合物指标。”他还表示,要彻底解决水质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投入和改造,在水源地和工艺上作大幅度改进。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做长江青草沙水源地的论证工作,一旦论证成功,建立青草沙水库,上海就会全面从长江取水源,这样,上海的水质才会有明显的改善。
-- 作者:水中月镜中花
医学专业学术会开幕式领导发言稿怎么写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600多位行为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精英汇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信息,共谋行为医学发展大计。尤其,我们特别荣幸的邀请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士王陇德教授,河北省人民政府孙士彬副省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春岩教授,中国科协高勘部长,以及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科协等方面的多位领导光临大会指导工作。在此,我谨代表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和《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会,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行为医学(behavioral medicine)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交叉学科。因此,可以说行为医学是保障和促进人类健康最关键的学科之一。行为医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医学理论,也促进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行为-社会模式的转变。目前较多的学者已形成共识,认为行为医学与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并列,是现代医学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保障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方面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行为医学方面的研究和记载虽然可追溯到很多年前, 如中医学十分注重人的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行为观察分析之上的。只是没有提到“行为医学”一词。但自1977年“行为医学”问世以来,行为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也仅仅是20多年的时间(1990年行为医学分会正式成立),但我们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和一批专家的积极努力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在和-谐的氛围中,全国的行为医学专家及相关学科的同道们密切合作、相互支持与理解,大家都以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增进友谊、相互促进为重,创造性的开展了很多工作,行为医学分会的各项工作有了迅猛的发展.现在我把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去年我们顺利完成学会换届选举工作,2015年11月广州会议期间,在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的主持下,行为医学分会成功的进行了第四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和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届委员会由国内的69位专家组成,选举产生常务委员21名,主任委员1名、候任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名。
积极承办、组织参加“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 大型学术活动。行为医学分会积极承办、组织参加了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大型系列学术活动。于2015年9月6日、9月10日下午在上海世博园公众参与馆和9月9日下午在上海科学会馆分别进行了三次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行为决定健康。
每场活动均包括主题报告、嘉宾对话、与媒体及听众对话和签名赠书多个环节。主讲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科协主席***教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济宁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济宁医学院院长**教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教授。
王福俤的个人简介
1992年获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士学位,1995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学位,1998年第二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博士学位。1998-2002年在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2002-2004年在美国密苏理哥伦比亚大学营养系和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任研究员(Instructor);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营养与食品系任研究副教授。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微量元素分子营养学研究组主任。2013年调任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任院长。现任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委会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上海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委会委员、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人类营养系Courtesy Professor。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及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在Nature Genetics、Nature、Blood、Hepat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五年内论文他引近600余次;主编专著3部;申请专利7项;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做大会学术报告 。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定位和宗旨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是实施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的核心专业机构,是城市卫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实施全市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保障部门,同时承担对区县防治机构的业务指导、考核和技术示范职能。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疾病、伤害和失能,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
【基本任务】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追踪健康相关因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预防医学应用研究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主要功能】决策咨询拟定疾病防治策略、措施、规划、技术方案、标准和规范。信息综合实施疾病与危险因素监测、预警,开展健康水平、干预措施动态评估。防治实施制定实施疾病防治计划,开展技术指导、专业培训、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科学研究以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疾病防治措施和技术方法为重点,组织开展预防医学应用研究。技术服务提供公共卫生咨询、检验、健康安全评价等技术服务。
【工作模式】管理模式:基础防治规范化;重点立题项目化;合作协调网络化;社区服务综合化。工作方式:现场与实验室相结合;管理与技术指导相结合;预防与临床诊疗相结合;试点与应用推广相结合。防治结合:疾控中心负责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归口管理,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化诊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病人和高危人群管理。 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是政府投入为主的公益性研究机构。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业务科室、若干核心研究室和重点实验室组成,是以开展预防医学应用研究,提高卫生防病实施技术,加快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各类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应用研究,以及对环境、职业、营养不良等健康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的研究。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职责定位】跟踪国际科学前沿,
【公共卫生研究平台建设】1、实验室平台:以预防医学研究院现有实验室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心的先进设备条件构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研实验室平台,同时共同组建本市的合作实验室、国内国际间合作实验室、国际实验工作站等模式的实验室体系,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公共卫生重大项目研究,开展不明原因病原微生物研究和化学危害物研究。2、信息平台:收集国内外医学情报资料,建立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获取较为系统的生物医学信息库。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与建设提供服务;开展疾病综合监测分析、公共卫生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理研究。3.评估决策平台:提供各类健康及危险评估所需的基础信息,建立评估的规范和方法;开展信息综合和策略研究,建立流行病学支持系统,为院内外研究项目提供流行病学方法支持。4.预防医学应用研究平台:确立以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治、病原微生物、环境与职业卫生、卫生毒理学和食源性疾病为主的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使部分学科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此带动其它公共卫生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开展各类卫生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及推广实施;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社会医学和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实施临床预防项目,开展防治效果的评估。
【核心研究室】艾滋病病毒免疫研究室 病原微生物检测平台与应用研究室 公共卫生基因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室 结核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病媒生物抗药性研究室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 毒理学评价研究室 化妆品安全与功能研究室 环境与健康研究室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研究室公共卫生化学分析研究室寄生虫病研究室。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成员
1968年出生,无党派民主人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先后担任世界心脏联盟专家委员会妇女与心脏疾病分会成员(中国仅1人);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计量网络(HMN)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伤害预防中国联络人和全球道路伤害研究网络(RTIRN)政策发展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科研教育、慢性病防治、基建、援建等工作;任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负责预防医学研究院日常工作。
先后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控制吸烟协会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编;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付会长、常务理事。 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财务、质量管理、生物安全、菌毒种管理、五大卫生等工作。
先后担任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场所卫生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公共卫生)主任委员;中国救灾防病及应急反应专家库专家(199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期刊编委会委员;《环境与健康展望》杂志编委会副主编;《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编委;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净水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化妆品卫生安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农业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改水、改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员;国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评估员。 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业务综合管理、应急与传染病管理、信息规划与管理、急性传染病防治、微生物检验等工作。
先后担任传染病防治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中国救灾防病及应急反应专家库专家;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专家;上海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秘书长;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上海防痨协会副理事长。 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检验管理、实验室管理、产业管理、健康管理、场所、产品评价等工作。
先后担任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评审委员会(毒理学)委员;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卫生毒理)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国毒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评审专家库专家;卫生部食品法典专家组委员;化学品毒性鉴定专家库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库(毒理、功能)专家;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监测中心高级技术顾问;中国营养保健科学杂志编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健康相关产品评审委员会(食品毒理学)委员;上海市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政工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分管中心党委行政管理、审计、纪检监察、安全保卫工作。 先后担任上海市卫生系统轻工技术协会副主任;上海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放射复训、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